上杭县湖洋镇机关支部党员和各村支部书记到郭义为烈士纪念室开展“一镇一孝廉”主题教育活动。
郭义为,原名肇忠,字信昌,又名周全, 1909年10月生于上杭湖洋乡古楼村。父崇山,母李氏,有3兄1姐,全家7口,全靠父母种地及替别人帮短工度日。1922年,郭义为在濑溪新民小学读书,1925年毕业。同年秋,考进上杭县立中学。由于家境贫寒,他靠宗族捐赠才能上学。在校期间,他常读进步刊物,接受新文化、新思想。1928年初,郭义为加入“文艺研究社”,不久由郭百筹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毕业,赴广东潮梅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6个月,即被党组织派回家乡从事秘密工作。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后,郭义为回到家乡以教师身份,筹款创办古楼村罗田小学,白天授课,晚上对农民进行阶级启蒙教育。主要是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揭露官僚地主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罪行。当时在漱溪、湖洋一带广为传唱着一首由郭义为编写的宣传歌谣:“一月里来是新年,共产革命已多年,蒋匪出来反革命,捣乱社会不安全。二月里来是春分,江西红军到长汀,大家欢迎共产党,打倒土豪有田分……”同时,他还常以地主放高利贷和农民妻离子散的悲剧情景为主要内容,排演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明戏,以激发人民群众的革命激情。
郭义为在家乡湖洋秘密发动群众宣传马列主义
领导暴动 创建苏区
1929年,因在准备组织古楼罗田武装暴动时,走漏了风声,郭义为等人便被地主豪绅纠集武装妄图捕杀。郭义为被迫撤离家乡到河西,继续领导别的区乡开展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很快在新塘建立了区苏维埃政府。随后,郭义为到官庄一带发动和组织农民暴动,不久又转到旧县、梅溪等地指导革命斗争。1930年和1931年间,他仍在旧县、梅溪、白叶段等地指导革命斗争。1932年3月回乡,郭义为再次在古楼策动了为期30多天的农民暴动。期间,在濑溪领导农民暴动,创建濑溪区苏维埃政府,郭义为担任秘书。
艰苦卓绝 浩气长存
1932年3月,郭义为任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长。他常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河西一带白区开展工作。1933年7月,红军长征前夕,他调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郭义为在红二十四师的帮助下,首先扩大永定独立营,队伍从五十余人发展至上百人。同时,在仙师金寨建立了文顺游击队,在西溪成立了上溪南游击队,并在合溪、丰稔、堂堡等地先后成立游击队,为此后开展游击战争做好准备。之后,郭义为任福建第二军分区政委,领导永定游击大队,在永定金丰、下洋等地打击国民党军及地方民团,积极开展革命斗争。同年4月,成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时,任党务部长,一直在永定东部地区工作。郭义为对同志相当热情,以身作则、平易近人,跟大家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他很善于做思想工作,联系群众,经常到群众家串门、尝尝菜里有没有盐味(因为当时国民党封锁,村民吃盐困难)。外表上,他像个白脸书生,实际上是个劳动能手,双手长满了茧。他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从来不摆架子,每当在山沟里住宿时,都是自己打铺盖。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张鼎丞同志回闽西领导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当时郭义为让一些从地方上来的干部当副官,一些干部一时思想上想不通,郭义为同志便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们“不论做组织科长或是当副官,都是党的工作,要照顾上下团结,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的团结,这也是革命的需要,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武器;当干部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不要有任何的思想情绪……”这一点对年轻干部教育极深,启发颇大。1935年12月初,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军包围了溪南古木乡游击队驻地。当时张鼎丞等均在此,一批重要文件来不及转移。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首先考虑的是党组织、领导和同志们的安全,毅然提出,由他率领警卫班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领导和文件安全转移。在战斗中,不少战士壮烈牺牲,他因弹尽被俘,解往龙岩。龙岩督察专员公署专员软硬兼施,妄图使其“改邪归正”,他斩钉截铁地说:“我郭义为是堂堂的共产党员,终身为革命,走的是正道,死就死得,无邪可改!”他对前来看望的兄弟说:“我一生为革命,虽死犹生,要坚信革命终有成功日!”同时,他还用小纸条写下了不朽遗言:“慈母见儿莫挂念,寄件毛衣作留念。我名周全周到底,牺牲革命就成功。名扬飘飘共产了,红旗世代在天空。业可养身须着意,事非于己莫劳心。龙游狭海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要为天下奇男子,经历人间万里程。”亲友将其夹入毛衣内,带回家中,保留至今。敌人看到软的不行,便来硬的,一再严刑拷打,而他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恼羞成怒,对其下毒手。1936年1月23日(正值过春节),隆冬严寒,天下着鹅毛大雪,他身穿短裤,带着手镣脚铐,昂首走上刑场,愤怒高呼:“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共产党是杀不绝的,死了郭义为,自有后来人!”“中国共产党万岁!”郭义为壮烈就义于龙岩北山,年仅27岁。1954年4月,郭义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